金属热处理核心课程建设中的五要素探讨(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建好第二课堂,辅助核心课程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与生产的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课程充分结合了本科生的实习,把学生带进生
(五)建好第二课堂,辅助核心课程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与生产的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课程充分结合了本科生的实习,把学生带进生产企业。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在工厂开辟学生的第二课堂。[6]如在课堂上介绍了热处理工艺编制的基本概念与内容,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热处理在加工路线中的位置,热处理工艺编制的原则、依据和步骤,以及介绍热处理工艺编制的原则,热处理工艺编制的依据,热处理工艺编制的步骤和方法等内容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工厂的第二课堂为工厂编制热处理工艺卡片及热处理工艺守则。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扩大第二课堂的空间。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利用第二课程的建设,使学生学有所用,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金属热处理”核心课程建设过程的思考
(一)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
教学结果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学,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发挥程度。自主学习是初级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一个难题。基于这样的事实,核心课程建设需避免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教育最需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修学习内容。如在贝氏体转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和总结贝氏体的组织形态、贝氏体的力学性能、贝氏体转变特点、贝氏体形成过程、化学成分的影响、奥氏体化温度的影响、冷却时在不同温度下停留的影响等内容。在马氏体的结构、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寻找马氏体的晶体结构、马氏体组织形态和亚结构、影响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的因素、马氏体的性能,并加以总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推进,教师还可以组织讨论课,以方便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既便于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也便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自学。在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表面浮凸现象和切变共格性、具有特定的惯习面和位向关系、降温转变及转变不完全、亚结构、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等内容展开班级讨论。在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及影响ms点的因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和总结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影响ms点的主要因素等内容,并就此召开班级讨论会。同样,在奥氏体稳定化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热稳定化、机械稳定化进行讨论。通过自主学习,集体讨论,学生了解到,真正的知识应该来源于自己的主动学习,而不是教师的被动灌输。也就是说,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自己锻炼出来的,而不是别人给予的。
(二)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学生的学习储备从离散的知识走向综合知识
核心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核心课程五个要素内涵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夯实专业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升华知识、在专业中有所建树。例如,在珠光体转变这章的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及珠光体形成过程讲授中,在学生学习了珠光体组织形态、珠光体片层间距及与过冷度的关系、珠光体的力学性能、片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梳理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共性和个性,使学生的知识储备从离散的知识走向整合的知识。
五、结语
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的五个要素建设是对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次梳理。核心课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通过团队协作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 郭三党,李晔,刘芳,等.我国普通本科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信息管理化,2013(6):108-110.
[2] 冯博,汪惠惠,余新阳,等.互动式教学法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17(23):106-107.
[3] 王明光,张铁军,张洪,等.《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冶金,2013(5):60-62.
[4] 张晓燕,向嵩,李远会,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16-216,217.
[5] 李波.按培养模式重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J].教育研究,2011(8):59-63.
文章来源:《金属热处理》 网址: http://www.jsrclzzs.cn/qikandaodu/2021/0714/572.html